基金能對抗系統(tǒng)性風險?
散戶除了防范市場陷阱外,還要提防專業(yè)投資者的忽悠。一些基金經常宣稱可通過結構性調整對抗系統(tǒng)性風險,這樣的說法靠譜嗎?
當基金經理向投資者灌輸這樣的投資理念時,投資者就要當心了?;鸾浝砉拇到Y構性的調整,事實上是在既有契約之下做的補充,本是被動式的無奈操作,卻被基金公司傳播成一種理念。投資經理根本無法保證,在倉位不變的情況下,配置的資金都在抗跌的板塊中,一旦市場出現(xiàn)系統(tǒng)性殺跌,倉位調整慢的基金,凈值下跌將不可避免。在弱勢中,能有效減倉的基金,才是投資者關注的。
基金經理都追求“上進”?
基民都希望基金的收益越高越好,但基金經理卻未必這么想。
公募基金的短期、中期、長期排名給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很大的壓力,為了保持不錯的排名,一些業(yè)績還不錯的基金經理往往會采用“中庸”的做法。
只要不偏離同行太多,對于基金管理人而言,中庸的策略就不會有太大風險。年輕的基金經理可能由于基金排名,有些壓力。年限稍微久的基金經理,保持好的相對排名是比較容易的,這就會使得他們容易選擇“中庸”的策略。
擇時對基金經理要求很高,基金經理側重擇時就是在自討苦吃,今天賣掉,明天股市有可能漲了回來,經常挨市場的耳光,憑空增添壓力。對于基金經理來說,擇時非常困難,無形間增加了不少工作難度。所以一些基金經理以契約為由,直接放棄擇時。
所以,一只基金的凈值十分平穩(wěn),可能的原因是基金經理“不求上進”。“我會對基金凈值波動劇烈的基金經理很有興趣,因為他們一定是因為做了些額外的事情才會有這樣的結果,比如倉位調整比較主動,或者配置上比較偏,而這些,很多基金經理已經放棄去做了。所以我經常開玩笑說,排名靠后的基金經理,往往是最有理想的那些。”
?。ū疚牟糠钟^點摘自《投資陷阱》一書)
《投資陷阱》一書梳理并探討了現(xiàn)今在投資圈內的幾大常識性概念,并揭示了包括機構投資者在內的投資者對這些經典概念的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