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記憶里,母親每年都要做一桌苦栗豆腐。我會端著碗,坐在屋子前的場地上,慢慢地吃??嗬醵垢兄臐?,猶如我的童年。對于一碗入口即化的苦栗豆腐,我會吃上半個小時,吃一小口,看一眼天空,我對美味的享受似乎就停留在那里,和云朵、溪水、竹林聯(lián)系在一起。
制作苦栗豆腐的原料,來源于苦櫧樹的果實??斓较滤臅r候,苦櫧樹已經(jīng)是果實累累,掛滿了枝頭。風(fēng)一吹,脹破外殼的苦栗,紛紛從樹上掉落下來。櫧樹之下,褐褐的一片,全是光溜溜的栗子。
櫧樹漫山遍野,生長在貧瘠之處,它低矮,很少能見到亭亭玉立、高大挺拔的櫧樹。櫧樹恐怕是最卑微之樹了,但它的果實卻最為我們喜愛??嗬跏菆A圓的陀螺狀的,在它的尾部插上一根小竹簽,用手一旋,它就會像陀螺一樣的轉(zhuǎn)了起來。女孩子則用繩子把苦栗穿起,戴在頸項上,像一串褐色的項鏈。
最有趣的事是打栗子。農(nóng)歷十月,天氣不熱也不冷,正是上山打栗子最好的時候。屋后的“棺材崗”上,是大塊大塊的巖石。巖石縫里,生長的都是苦櫧樹。這時候,巖石上的苦栗,已落下了好幾層,用手捧一捧,不多時籃子就滿了。要是不想要地上的栗子,也可以用棍子去抽打櫧樹的枝條,那苦栗便簌簌地掉進(jìn)樹下的竹籃里。遇到高一點的樹,抱著搖一搖,苦栗也會如雨點般散落下來。
一籃子、一籃子拎回家的栗子,被母親曝曬在太陽下。一團(tuán)箕、一團(tuán)箕的苦栗,黃澄澄的??粗鼈?,我的心中有了滿足之感,因為這些栗子都是我從山上打來的。曝曬幾天后,栗子的硬殼裂開了,母親就把它們倒在地上,用小凳子的面在上面反復(fù)地壓揉,雪白的栗仁便蛻殼而出,如一粒粒大的珍珠。
這些白嫩的果肉,要放入水中浸七天。用水浸栗肉,是為了去除澀味。把水浸過的果肉伴水磨成粉,然后將適量的粉倒進(jìn)鍋內(nèi),用清水?dāng)嚢杈鶆?,用火慢慢加熱,邊加熱邊攪動。等?dāng)鍋中的粉糊起泡,放出褐色的光亮,就標(biāo)志著“豆腐”熟了。這時候,母親把“豆腐”從鍋中舀起,放進(jìn)木盆里,等木盆里的液體凝固后,苦栗豆腐就算做好了。
制作苦栗豆腐的過程并不復(fù)雜,但苦栗豆腐的成品差異卻很大。差異的關(guān)鍵是用火和攪拌的功夫。母親說,這時候,手感和眼睛是至關(guān)重要的,至少要有十次以上的經(jīng)驗,才能做到得心應(yīng)手。做好的苦栗豆腐呈黃褐色,柔軟晶瑩,但略有苦澀。那時候,保存苦栗豆腐的方法是加山泉水,把苦栗豆腐放在山泉水里浸著,每兩三天換一次水,可以保證苦栗豆腐經(jīng)月不壞。
用苦栗豆腐做菜也很方便,將鍋燒紅后,放一點油,把切成小塊的苦栗豆腐,倒進(jìn)油鍋里,放點食鹽、辣椒,炒一下,再淋點醬油,撒點味精和蔥花,一盤炒苦栗豆腐就成了。有肉的時候,母親也煮苦栗豆腐。把肉炒熟,放在苦栗豆腐一起煮,味道極鮮美。
我確信童年時苦栗豆腐的味道,還在那里,還在我心靈的一角。現(xiàn)在,如果我想要,還可以找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