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常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對于咱中國人來講,有家的地方必然就有家規(guī)??涩F(xiàn)如今,一些家庭卻忽視了家規(guī)問題。有一位朋友自嘲:在自己家里不是要給孩子立家規(guī),而是孩子在不斷的給自己提要求,無奈給自個兒立規(guī)矩。這話雖有些開玩笑的味道,但卻折射出家風建設中存在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
現(xiàn)在的家庭,大多是六七位大人圍著一兩個孩子轉(zhuǎn),細心呵護,疼愛有加。在教育方面,為了不讓自家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無論是精力,還是財力,投入都非常大,期望孩子長大后能有出息、有作為,成為家族的榮耀、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凡有條件的家庭,適當投入精力和財力,對孩子施予科學合理的教育培養(yǎng),這是很有意義的,對此應予提倡。
但是,在培養(yǎng)教育孩子過程中,千萬不能因為溺愛而忽視立家規(guī)、守家規(guī),而應從小養(yǎng)成規(guī)矩意識。好的家規(guī)無形之中影響孩子,是一個家族興旺的根本,更是文化的傳承,影響著當代,更深深影響著子孫后代。如果沒有好的家規(guī),培養(yǎng)出沒有規(guī)則意識的孩子,最終害的是自己兒女。在這方面的教訓是極為深刻的,人們可以舉出許許多多身邊真實的例子。應引起全社會的重視,所有的家庭都應舉一反三,深刻汲取教訓。
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立下的家規(guī),會各有所側(cè)重。有家規(guī)就比沒有好,只要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家庭和睦、社會文明進步、國家興旺發(fā)達,應該說就是好的家規(guī)。新家規(guī)要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賦予新的內(nèi)含,對合理的有現(xiàn)實意義的老家規(guī),也要好好傳承。從某種意義上講,由于老家規(guī)有歷史的根脈、有文化的熏陶、有社會廣泛認知的基礎,在當今的家庭中,把有意義的老家規(guī)作為好家風傳承,一家人都容易接受,做起來也有前人的示范,成為“立家規(guī)、守家規(guī)”的基點,很有現(xiàn)實意義。
中國自古被人們稱之為“禮儀之邦”,從古到今,那些口口相傳的家規(guī),不僅是禮儀,也體現(xiàn)一個人的教養(yǎng),更是對人們的言行舉止起著很好的指導作用。在這里,我們聊幾個老家規(guī),雖然很小,但對個人、家庭和社會卻有著深遠的影響。
老家規(guī):不許不稱長輩為您。一個“您”字,大有講究,這句尊稱用不好,會給一個人帶來不利影響。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的人分不清“你”和“您”的區(qū)別,在使用時比較隨意。其實,這兩個字是有明顯區(qū)別的?!澳恪焙汀澳倍际堑诙朔Q?!澳恪睘楸玖x字;“您”為疊床架屋字,代替“你”表示對人尊稱?!澳恪笔瞧胀ǚQ謂,適用于平輩之間,長輩對于晚輩,上級對于下級的情況;而“您”是尊敬稱謂,適用于晚輩對于長輩,或者下級對上級的稱謂。因此,自古以來就形成了“不許不稱長輩為您”的老家規(guī)。
試想,一個人在家稱呼自己的父母為“你”,就是一種不尊不敬不講孝道的行為。一個人在單位里和社會上與人來往,遇到年長者不注意用尊稱“您”,就會讓人感覺其沒大沒小,留下缺乏教養(yǎng)的印象,弄不好會影響人際關(guān)系。對“不許不稱長輩為您”這條老家規(guī),在今天看來,還是很有實用性,應該好好傳承。
在孩子學說話的時候,就應該注意教會其對長輩要稱呼“您”,在什么情況下可以稱呼“你”。年輕的家長要給孩子立下這條家規(guī),并身體力行做出示范,對自己的父母不能喊“你”,一定要用“您”的尊稱。否則,孩子跟著家長學,你喊“你”,他(她)也會學著喊“你”,慢慢養(yǎng)成習慣了,就不會用“您”的尊稱了,使好家風缺了“不許不稱長輩為您”的這條好家規(guī)。
老家規(guī):吃菜不許滿盤子亂挑。我們有時候和親朋好友聚餐,時常會碰到有的孩子對盤子里的菜,扒了來扒了去,專挑自己愛吃的東西往嘴里放,個別成年人也有此現(xiàn)象,讓人感到很不講衛(wèi)生,飯吃起來不舒服。雖然在座的人嘴上不好說什么,但內(nèi)心卻會認為這樣的孩子沒規(guī)矩,缺教養(yǎng)。難得的一次聚會,只因飯桌上一個不文明的舉動,給大家?guī)聿挥淇?,而且還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實在不值得。
民以食為天,一個家庭在日常生活中,既要講究吃的營養(yǎng)、美味、衛(wèi)生,還要講究吃的規(guī)矩,現(xiàn)代文明禮儀要學習,有些老家規(guī)更要好好的傳承。比如,吃飯不許吧嗒嘴兒;不許筷插碗兒;不許嘬牙花兒;夾菜不過盤中線;不許吃飯咬著筷子;不許壺嘴對著人;吃飯前要禮貌性的招呼長輩,長輩坐下說吃飯才能吃;作客時,主人動筷子客人才能動;不許拿筷子、勺子敲碗;不許反著手給人倒水或倒酒;吃飯不能西里呼嚕出聲,等等。這些老家規(guī),看似吃喝小事一樁,其實最能直觀反映一個人的修養(yǎng)。有些內(nèi)心的修養(yǎng),本人不講,別人看不見摸不著,而這些餐桌上的老規(guī)矩不遵守,缺少修養(yǎng)的一面讓人一目了然。
在家庭內(nèi)部,每個人都應重視傳承餐桌上的老規(guī)矩,要虛心學,認真做,慢慢養(yǎng)成好習慣,逐漸形成好家風。特別是作為家長,不僅要給孩子講清道理,更要手把手給孩子教,經(jīng)過有意識的訓練,潛移默化,一點一滴,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僅懂得這些家規(guī),而且做到習慣成自然,一代一代傳承好有現(xiàn)實意義的老家規(guī)。
老家規(guī):不許抖落腿兒。對這條老家規(guī),有的人可能不以為然,甚至沒有聽說過。恰恰是這條容易被人們忽視的老規(guī)矩,卻反映一個人有沒有坐相,說嚴重點是有沒有修養(yǎng)的問題。不少人習慣兩條腿八字分開蹲著、坐著,尤其是有的人坐著時兩腳岔開就像個畚箕一樣,顯得特別輕浮和不莊重。還有的人坐著時抖腿,有這種毛病的人不在少數(shù),是非常不雅觀的舉動,是一種內(nèi)心浮躁、不安定、輕浮的表現(xiàn)。在會議室、大禮堂、影劇院等連排座椅的場所,如果某個人犯了抖腿的毛病,其自身抖著腿感覺蠻舒服的,可是卻給他人帶來了煩擾,常會遭到他人當場制止。坐相不好,令人反感,人不能沒有坐相。對“不許抖落腿兒”這條老家規(guī),家庭當中,人人都應自覺遵守,而且要互相提醒,一旦發(fā)現(xiàn)有抖落腿兒的毛病,就要及時制止,如果養(yǎng)成習慣,改正起來就難了。
老家規(guī):出門要說一聲。對于年輕人來說,傳承好這條老家規(guī),格外有益處。每次出門前應該跟家人說一聲,讓家人知道你的去向,省得家里人惦記,讓老人安心,也是對老人的尊重。如果你不聲不響走了,老人不知道你的去向,心里就會惦記,就會著急上火。只有知道你的去向后,他們才安心?!按饶甘种芯€,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可憐天下父母心,兒行千里母擔憂。有的人下班之后有應酬,很晚不回家,也不跟父母說一聲;有的人到外地出差,去哪兒,干什么,何時走,幾日回,不愿意跟父母講明白;有的人出國遠行,長時間不和家里聯(lián)系,父母不知其行蹤。類似現(xiàn)象不勝枚舉,這些行為都是讓父母擔憂、掛念,吃不好、睡不覺,心里悶悶不樂,很難有笑容。父母最放心不下的是孩子的安全,作為子女的一定要理解和體諒父母的這種心情。無論是下班晚回家,出門去外地,還是遠行到異國他鄉(xiāng),事先都應該跟父母說得明明白白,不要嫌麻煩,離開家之后要通過打電話、發(fā)微信、曬照片等形式及時報平安,讓父母放心,免得因為掛念、擔心而影響身心健康。
老家規(guī):不許當眾喳呼。在某些公共場所,明示禁止大聲喧嘩,可有些人就是很難做到。大嗓門往往都是從小養(yǎng)成的,所以說,柔聲細語,不當眾喳呼,是好家風不可或缺的內(nèi)含。有道是:“實墨無聲空墨響,滿瓶不動半瓶搖”。真正有底氣有實力的人,待人說話從來是溫文爾雅、輕聲細語,因為自信,所以無需張揚,養(yǎng)成大嗓門的習慣不可取。公共空間大家一起來分享,公共秩序大家一起來維護。當需要安靜的空間時,一定要守公德,講禮儀,少一聲喧嘩,多一片寧靜,此時無聲勝有聲,千萬不要當眾喳呼。要防止和糾正“當眾喳呼”這一不好的習慣,必須在家庭里先養(yǎng)成好習慣,該輕聲細語的,不能喳喳呼呼,有了這樣的意識,等到了公共場合需要安靜的時候,才能自覺遵守“禁止大聲喧嘩”的規(guī)定。
當然,中國的老家規(guī)遠不止這些,還有許許多多。時至今日,有些老家規(guī)已經(jīng)不合時宜,沒有必要再重新?lián)炱饋恚梢猿蔀闅v史了;有些老家規(guī)很有生命力,現(xiàn)實生活當中還很需要,就應該好好傳承,并與時俱進,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不斷賦予新的內(nèi)含。
好的家規(guī),影響當代,更影響著子孫后代。老家規(guī)新傳承,才能塑造出好的家風,這是一個家庭的無價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