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總有一些眷念。一些對思想影響較大的事,記憶里常有深深的烙印。我最忘不了的,是老家的小木屋。
小木屋已快四十年歷史了。四十年來, 風吹雨淋,并沒有改變多少它的模樣。小木屋依然很堅挺。
木屋建于八十年代初。俗話說,人大分家,樹大分丫,我長大后,也從大家庭里被獨立出來,在離老家不遠的地方,買了塊地皮,開始著手修建屬于自己的房子。
我選擇了建小木屋。平房,三間大屋,三間小屋。大屋為客廳、臥室;小屋為廚房、廁所、豬舍。盡管是木屋,墻體還是用了些石頭和坯磚,搓一層沙漿,然后用石灰涂白。屋頂上疊著小青瓦。木屋內(nèi),除了電視柜、木椅子、架子床等生活必須品,最打眼的,當屬谷倉了。谷倉方方正正,能容下一兩千斤谷子,占據(jù)著大半間屋子。每到收獲的季節(jié),倉里就盛滿了稻谷、玉米、黃豆等糧食。豬舍里常年養(yǎng)著豬,用些紅薯、土豆打成渣粉,摻些豬草來喂養(yǎng)。小木屋前,栽著柚子樹、枇杷樹,樹下是成片的花草。
小木屋位于村子中央,背靠郁郁蔥蔥的山嶺。左邊有通往鄰村的公路,右邊是流水潺潺的小溪。遠看去,小木屋被環(huán)山簇擁著,整個都在綠水青山中。春天來的時候,屋前屋后布滿了蛙鳴、鳥鳴。自家散養(yǎng)的小雞,悠閑地在草叢中覓食,大黃狗伏在大門口,輕輕地搖擺著尾巴。
老家的小木屋,常常讓村里人投來羨慕的目光,說是塊“風水寶地”。
某天,一位長者柱著拐棍,半天挪一步地來到小木屋前,嘴貼到了我的耳根子:“三伢子啊,你這個屋地方選得好啊?!蔽乙贿呥f煙一邊應(yīng)答:“感謝夸獎,二太太!我不信風水這一說,相信自己的勞動。”老者的眼睛不停地掃射著小木屋,繼續(xù)道:“有財發(fā)啊,有好運!”“良言,良言,二太請座!”妻子聽到這話很是高興,忙將沏好的一杯熱茶端到她面前。妻雖文化淺,沒讀多少書,但勤儉賢慧,能弄一手好茶飯;我雖有一點文墨,但做起家務(wù)事來,遠不如她。那時我想,對她最好的報答,唯有努力讀書,跳出農(nóng)門,到城里謀一份職業(yè)。而我深知讀書是要靠勇氣的,正如古羅馬詩人奧維德所說的:“勇士都是從充滿荊棘的道路上前行的?!焙髞?,房間的衣柜變成了書柜,文學的、哲學的、歷史的、中小學課本,都有。清晨,小木屋里開始有了瑯瑯的讀書聲。
小木屋一直挺熱鬧。
每年三月,鄉(xiāng)鄰們都會到山上扯些蒿葉,拌些糥米、蒜苗、肉丁,做成蒿子粑粑后送到小木屋讓我品嘗。五月端午這天,鄉(xiāng)鄰們則圍坐一起包粽子,有說有笑。最熱鬧的,當數(shù)臘月二十八的打糍粑。一大早就有人把糯米蒸好,端到小木屋,“叭叭”地輪起木錘打糍粑。孩子們在旁邊玩捉迷藏,追追打打嬉鬧著。
平常更多的夜里,小木屋的大圓桌上菜香四溢,大伙兒推杯換盞。飯后,婦女便織毛衣,邊聊些瑣碎雜事,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一大群,就好比是開“屋場會”了。大伙兒聊的,多是村上的新近的事兒?!奥犝f發(fā)兒出事了?頭被機械砸爛了,補了幾十萬?!薄鞍?,在外打工不安全呢!他媳婦還年輕,兒子也小……”“趕緊拿這錢修個屋啊,好有個安身之地!”“那怎么行呢!他上有老,下有小呢,留著這錢要養(yǎng)家呢!”……村里還有幾個懂墨水的先生也常來小木屋光顧,不過他們聊的有所不同,大都是些歷史典故和革命故事,在這間屋里,常常蕩漾著“楊家將保家為國”“岳飛抗金被秦檜所害”“賀龍兩把菜刀劈鹽局”的故事。
距小木屋不到百米的地方,是村部小街。街上有好幾家小買店,還有棋牌室、理發(fā)店,很是繁榮。
九十年代初,我?guī)е胰艘黄疬M了縣城。從此,小木屋開始空蕩蕩的,屋里再也沒有了炊煙,沒有了笑聲,只有那呼嘯的風,把門掀得吱嘎地響。
一個假日,我和家人回探小木屋。車開到半路上,就被小叔子攔?。骸澳隳俏萋┑煤?!快撿瓦?!钡轿菀豢?,果真正屋與小屋連接的地方積了好大一灘水。家具上已蒙了一層厚厚的灰塵,飯鍋中還掉有幾塊破了的瓦片,整個屋子散發(fā)著霉氣。木倉也被老鼠啃了個大洞。屋后陽溝里,已長滿了青苔。那天正逢下雨,我和家人索性住了下來,天上大漏,屋里小漏。不得已去請了瓦工,在屋頂添了很多瓦片,才防了漏。
后來,我和妻翻修了小木屋。領(lǐng)居們也參與了翻修,他們爬到屋頂,掀開瓦片,輪起大錘撬開木頭,幫了我不少忙。半年后完工,小木屋有了一幅新模樣。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yīng)知故鄉(xiāng)事?!薄半x別家鄉(xiāng)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毙∧疚蓦m然已翻修,但那些動人的記憶依然在。在我的夢鄉(xiāng)里,依然縈繞著小木屋多年前的舊事。我始終向往著葉落歸根,回至自然,回到那布滿泥土芬芳的農(nóng)村去。
我每一天都在盼望著早日歸鄉(xiāng),回到舊日的小木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