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世界自然遺產地張家界的東南邊陲薄霧彌漫,大山深處的村寨在裊裊炊煙中蘇醒。
走進張家界市永定區(qū)王家坪鎮(zhèn)石堰坪村,山水間,油菜花競相綻放,一幢幢錯落有致的土家吊腳樓映入眼簾。和著雞鳴聲,耕牛慢悠悠走過田埂,緊抓農時的莊稼人忙著春耕備耕。
如今,這片土家先民繁衍生息的土地上,仍保留著古樸的吊腳樓民居等土家民俗風情。然而,在城市化進程中,要堅持保護原生態(tài)土家文化、守護傳統(tǒng)民居不被拆改破壞,石堰坪村也曾面臨挑戰(zhàn)。
“以前,村里人大多外出打工,家里木質結構的房子沒人住,變得破敗不堪。他們攢到錢后,都想回來重新蓋磚房?!蓖跫移烘?zhèn)文化站原站長李炎雄回憶,多年前,很多人還未意識到土家吊腳樓承載的文化價值,紛紛要把祖宅吊腳樓改為更洋氣的別墅。
“村鎮(zhèn)干部一家家上門做工作,呼吁大家保護好土家文化根基。”李炎雄說,經過耐心細致宣傳,保護逐漸成為村民們的共識。
得益于石堰坪人的堅守,2013年,石堰坪古建筑群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文物,要保護”被寫入村規(guī)民約的第一條。
村支書李英介紹,全村現(xiàn)存182棟保存完好的土家吊腳樓,多建于明清年代。村里以“修舊如舊”為原則,組織專業(yè)團隊對古建筑、鄉(xiāng)間小路等進行了修繕保護。
“近年來,村里獨特的吊腳樓建筑群,以及薅草鑼鼓、揚叉舞、糊倉等土家特色歌舞和農耕文化活動,吸引了源源不斷的游客慕名而來。”李英告訴記者,2022年,全村年接待游客人數(shù)10萬余人次,實現(xiàn)旅游收入約500萬元。
今年59歲的全喜平,是村里首批發(fā)展農家樂的人。近幾年,他的農家樂每年營業(yè)額都能突破30萬元?!叭绻皇谴蠹引R心要把吊腳樓保護好,我們村的旅游又怎能發(fā)展得起來?”全喜平說,只有把文化傳承、保護好了,旅游才能有人氣;人氣高了,村民們的日子就能越過越好。
借著家鄉(xiāng)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的東風,“90后”村民全子恒于2015年返鄉(xiāng)開了家土特產網店?!皠偦丶視r很不適應,網絡連接速度很慢,寄快遞還得騎兩三個小時摩托車送到鄰鎮(zhèn)去。”他感慨著這些年的變化,如今,光纖入了戶,他自家成立了電商服務站,“隨著我們村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我的電商也經營得更好,去年網店年銷售額超15萬元?!?br/>
“在保護的前提下,石堰坪村充分推動古村落的活化和利用,讓老百姓從中受益,古村落也煥發(fā)新的生機?!庇蓝▍^(qū)委書記朱法棟說,“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助力鄉(xiāng)村振興?!?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