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縣通津鋪鎮(zhèn)敬老院——敬老院的幸福生活
慈利縣通津鋪鎮(zhèn)敬老院炊事員正在為老人們燒水煮飯。記者 唐生英 攝
1月15日,冬日里難得的陽光明媚的一天,當記者走進慈利縣通津鋪鎮(zhèn)敬老院時,一眼就看到了正在院子里曬著太陽的老人們,還有十幾種在城里才看得到的健身器材,有的老人還放起了優(yōu)美的音樂。如此祥和的畫面,訴說著老人們幸福的晚年生活。
院長蘇海英告訴記者,通津鋪敬老院是由以前的燕子小學改建而成,目前已滿員入住,有30位老人,工作人員2位,老人們基本上都是60歲以上無依無靠的或者是帶有殘疾、智障的。
兩位老人結連理
“這兩位就是在我們敬老院里認識并結婚的,他們現(xiàn)在生活得蠻幸福!”蘇院長指著一高一矮的兩個老人向記者介紹道。
“我們是2009年4月26日結的婚,敬老院為我們舉行的婚禮。”現(xiàn)年61歲的趙輝祥老人大方地告訴記者,“以前從來沒想過這輩子還能娶到老婆,沒想到年近花甲在敬老院里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實現(xiàn)了我這輩子最大的心愿。”
“多虧了黨的政策好,讓我們這些五保戶有了依靠,沒有來到敬老院,我也不可能和他認識,更不會想到這把年紀了還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即將60歲的黃秋翠老人樂呵呵地說。
蘇院長告訴記者,趙輝祥老人因為身體二級殘疾,且家里貧窮一直未婚,而黃秋翠老人也是二級殘疾,曾經結過婚,但無兒無女,喪偶后一直未嫁,兩人都是2008年通津鋪敬老院建成時來的,經過一年多的相處和大家的撮合最終走到了一起。
工作人員盡職責
“今天是我的生日,早上炊事員給我煮了4個雞蛋呢!”今天剛滿65歲的唐會領老人偷偷地告訴記者,“中午,還有魚和肉吃呢!”
一旁的炊事員唐小紅告訴記者,過生日吃雞蛋是農村里一種傳統(tǒng)的習慣,我們敬老院里每個老人過生日的時候都會煮上幾個雞蛋,然后大魚大肉吃一頓以表示院里對老人們生日的祝福。
趙輝祥老人告訴記者,唐會領老人有點輕微智障,2012年9月,他還得了一場大病,幸虧敬老院里的炊事員及時聯(lián)系院長把他送到了縣醫(yī)院,得到了及時治療,他這條命才保住。
“炊事員不僅給我們做飯、燒水,還幫我們洗被子并且把飯送到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手上,而且兩名女炊事員每天晚上還輪流值班。”69歲的陳康才老人說,“365個日日夜夜,天天如此,這么悉心照顧我們這些老人,我想就是有兒有女的,天天這么伺候著,也不一定能這么有耐心呢!”
隨后,記者來到老人們所住的房間,只見每個房間兩張床、一個獨立衛(wèi)生間,床上的被子整整齊齊。房間里干干凈凈的,聞不到一點異味。老人們說,這些都是炊事員平時勤打掃的結果。
老人生活很舒心
“我們現(xiàn)在吃的、住的、穿的都是國家為我們免費提供的,端午節(jié)還發(fā)粽子、過八月十五發(fā)月餅,過年的時候還發(fā)錢呢!”“看,我這身衣服也是敬老院里給我發(fā)的,我以前可從來沒有穿過這么好的衣服呢!”“國家每年都給我們發(fā)被子,我現(xiàn)在都有五床被子了,冬天里睡著可暖和了!”大家我一言你一語,爭先恐后地說著在敬老院生活的點點滴滴。
在老人們曬太陽的塔子邊,記者還看到了一片菜地,有白菜、蘿卜、上海青還有許許多多記者叫不出名字的蔬菜,而且長得蠻好,郁郁蔥蔥的。
“這些蔬菜都是老人自己種的,種了兩畝多地呢,除了種蔬菜外,敬老院里還養(yǎng)豬呢,目前存欄的有19頭。”蘇院長向記者介紹道,“今年我們準備了上千斤豬肉,讓老人們過個熱鬧年。”
“我們敬老院基本上實現(xiàn)了‘欄里有豬、庫里有糧、炕上有肉、袋里有錢’的目標,老人們不僅吃得好,手里還有零花錢。各級領導、社會各界人士對敬老院非常關心,老人們在這里確實生活得很舒心!”蘇院長說。(記者 唐生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