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綿綿秋雨過后,風里帶著清新的泥土氣息和水果熟透的香味,在微微干燥的空氣里飄蕩,讓人覺得格外的舒暢。一直有個夢想,就在這樣的季節(jié)里,離了這沉悶的辦公室,去到鄉(xiāng)郊野外,看看芳草,聞聞鳥語,聽聽潺潺溪流,吃一頓野菜,飲一口山泉。
早就聽說桑植是個好地方,地是刮金板,山是萬寶山,樹是搖錢樹,人是活神仙。
桑植是澧水河的發(fā)源地,她坐落在張家界市西北部,是張家界轄下的一個行政縣,是一座小山城,賀龍元帥就誕生在這個美麗的小山城里。桑植是一塊紅色的土地,在賀龍元帥、廖漢生、任弼時、朱紹田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下,建立了湘鄂西、湘鄂邊、湘鄂川黔革命根據(jù)地的中心地,桑植還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長征出發(fā)地。
桑植是一個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占總人口92%的土家族、白族、苗族等28個民族生活在這個地方,土風苗俗白韻至今猶存。其中,土家族人口占比最高,茅古斯舞、哭嫁歌、西蘭卡普刺繡、打溜子等是土家族特有的民俗文化。桑植是全國第二大白族群眾聚居地,桑植白族還創(chuàng)造了區(qū)別于大理白族特有的文化藝術,如杖鼓舞、九子鞭、游神等等。
在桑植縣域內,有一座頗讓桑植人感到自豪的山,叫八大公山,這座山占地兩萬多公頃,山上有七千多種珍稀動植物,是全國三大“國藥庫”之一,山下的高爾河水質清亮甘甜,河道內怪石嶙峋,兩岸蔥蔥郁郁,美不勝收。讓桑植人感到自豪的還有那有亞洲第一洞稱號的“九天洞”、“恐龍之父”芙蓉龍、南灘草場等等。桑植還有一寶,每一個桑植人在向外人介紹桑植時都會提到的桑植至寶,那就是桑植民歌,非常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一種民歌歌種,它起源于原始農耕時期的生產勞動,質樸、粗放、風趣、詼諧是其主要的藝術風格,滲透著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生活氣息,代表作品有《馬桑樹兒搭燈臺》、《板栗開花一條線》、《四季花兒開》、《冷水泡茶慢慢濃》等。
桑植正在打造一條張家界西線旅游精品線路,這條線路是張家界旅游線路中層次最為豐富的一條旅游路線,有山有水,有洞府古寨,還有風情小鎮(zhèn),即:山·水·洞·寨·鎮(zhèn)。月前,我參與酷愛桑植山水的同事“猴哥”籌備的西線采風活動。因為“猴哥”緣故,我們把這次采風活動命名為“張家界西游記”。
【苦竹寨】
苦竹寨??嘀裾嗌V部h城19.5公里,乘車僅需35分鐘。
古寨建于唐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這里曾是澧水上游“千帆林立的老碼頭、商賈云集的古集市、梢公蕩魂的逍遙窟”。古老的風火墻、低矮的吊腳樓向人們展示著土家人的聰明才智,一條條青石板,一棟棟古建筑,在訴說著古寨子曾經的輝煌。這一處歷史遺存,猶明清社會的萬花筒,一街一巷,一磚一瓦都在吐訴著清風明俗。
苦竹寨曾是一座商業(yè)碼頭,人來船往,川流不息,非常繁榮。寨子里商店客棧、妓院繡樓、作坊當鋪、戲院廟庵一應俱全,至今猶存。流水悠悠,人事蒼桑,今日的苦竹寨失去了往日繁華,但古色古香的味道還很是醉人。古寨慢慢地被人遺忘在峽谷之中了,但通過寨子里殘缺的街道、建筑、店鋪,我們今天仍能感受到她逝去的風采。
前幾天的雨和今天的艷陽將古寨襯照得格外清新,遠山上殘留幾許霧云,近處的苦竹河河水已漫延古堤道,河岸有一灘楊柳遮得一處好陰涼地?,F(xiàn)在的古寨里就幾個老人,年輕人大都要么已外出求學要么已外出打工。幾位抽著旱煙的大爺,坐在街邊屋檐下,聊著屬于他們自己的天與地。屋前的天壩和幾處屋梁上晾曬著剛收獲的莊稼,玉米、花生、綠豆等。一位剛打完魚的大爺,在剝離卡在網(wǎng)上的魚。攝協(xié)的攝影家和紅網(wǎng)的幾位攝影記者,不時的拿出長槍短炮,精選最美的景致,心心念念拍出古寨靈魂。
苦竹寨正在建設修繕中,規(guī)劃設計通過藝術手段還原苦竹古寨千年場景,并注入影視娛樂文化體驗元素,力圖將苦竹寨建設成為千年古寨文化創(chuàng)意原真體驗地??嘀裾訉Π兑彩且粔K風水寶地,不久的將來會在那邊修建田園酒店,打造一臺大型的山水實景演出,兩岸之間修一座浮橋,將古寨風情和現(xiàn)代風情連接一處。
【苦竹河】
從苦竹寨碼頭登船,乘船賞“百里畫廊”苦竹河兩岸風光,沿途絕壁雄居、怪石重疊,有猴子撈月、血門溝、印花墻、涼衣篙等景點,土家英雄覃厚王的故事貫穿在整個游覽途中。苦竹河距縣城水路7.2公里,公路18.5公里。
在苦竹河大峽谷和青安坪交界處,有一條絕世罕見的神秘地縫,當?shù)厝税堰@里叫做血門溝。地縫全長3公里,深約200多米,寬不到3米,最窄的地方僅能容納一人通過。地縫兩側峭壁如削,地縫的上游是風景優(yōu)美的“小三峽”,地縫下就是九天洞。地縫狹窄無比,地縫谷底很難見到陽光,到了雷雨天,雨聲雷聲在溝內回響混雜,像千軍萬馬在奔騰撕殺,離溝很遠都可以聽得見,令人心驚膽顫。
苦竹河是澧水河河段,蜿蜒盤旋在崇山峻嶺之中,遠遠地看,在這綿延百里的畫廊里,偶有一兩只烏篷船飄來蕩去。
【九天洞】
離了苦竹寨、苦竹河,驅車十幾分鐘來到九天峰戀生態(tài)廣場,這里是九天洞與峰戀溪兩個景區(qū)的樞紐地。政府規(guī)劃將這片景區(qū)打造為以“仙界九天洞,情境峰戀溪”為主題的婚戀愛情圣地。“亞洲第一洞”九天洞景區(qū)以“九天玄女”為主題,對洞外廣場、洞內燈光、游道進行全面改造,以“張家界頂有神仙,神仙住在九天洞”為創(chuàng)意源泉,以探尋九天洞中仙境,感受民族文化神奇為主題,結合全息投影和音樂,打造亦真亦幻的尋仙之旅。
九天洞坐落在桑植縣西南17公里的利福塔鄉(xiāng)水洞村境內,洞因天生有九個天窗與外界相通而得名。洞口南側2.5公里處,就是集自然風光和濃郁民族風情于一體的峰戀溪天然森林公園,現(xiàn)兩景之間已掘開一條人工隧道,以后游覽九天洞不走回頭路直接出洞到峰戀溪景區(qū),大大節(jié)省時間。隧道中將布置世界一流的光電投影,更添九天洞的神奇與魅力。
九天洞百余處景點、景觀堆珍疊玉,藏奇納秀,神秘莫測,幽深無堰,享有“世界奇穴之冠”、“亞洲第一大洞”諸桂冠。洞分上、中、下三層,洞內36支洞交錯相連,內有30余座大廳、10余座洞中山、6方千丘田、5座自生橋、3段陰河、3個天然湖、12瀑、3井等景。洞中石林密布,鐘乳懸浮,巖漿鑄成的各種精致景物婀娜多姿。洞中的石筍、石柱、石幔、石花、石人、石獸等千姿百態(tài),不可名狀,紛呈紅黃綠白黑灰諸色,可謂五彩繽紛,琳瑯滿目。其中九星山玉柱、九天玄女宮和壽星宮三大奇觀堪稱景絕蓋世。
【峰戀溪】
參觀完九天洞出口隧道,一行來到峰戀溪主景區(qū),走在入景的石板小路上,清風徐徐,溪水潺潺,長達近2公里的石板小路大都為落葉覆蓋。景內移步換景,森林茂密,空氣清新,這里的奇峰石柱高聳入云,腳底下的溪流清澈見底;懸崖上到處是飽經滄桑的矮松,四周的花草樹木,不絕如耳的清脆的鳥鳴,種種景象無一不讓人慨嘆、驚奇。置身其中,身心自然就會放松下來,咀嚼這美景頗為不及,哪還有心思想那些紅塵俗事。
一條彩色山溪把“無水不成園”在峰戀溪得到了充分展現(xiàn),森林間、石縫里涌流的泉水漫溢成許多飛流的瀑布、小灘、小潭……清澈透明的清流濺起無數(shù)珍珠,煞是好看;峰戀溪的山因溪水的襯托更添潤綠,峰戀溪的水又因山色的裝飾尤見幽謐。
峰戀溪有小天子山之稱。與天子山比,天子山已走出深閨,而峰戀溪還待字閨中。如果把天子山比作體態(tài)豐腴、施以梳妝打扮了的大家閨秀,則峰戀溪完全是身材苗條、無任何粉黛的小家碧玉。峰戀溪景區(qū)為中山地貌,地貌復雜,奇峰異石、懸崖絕壁、深溝高壘,景點主要有一線天、石虎、石猴、孔雀巖、姐妹峰、獨秀峰、夫妻巖、回音壁、葫蘆點酒、淵中巖鷹、林海萬畝、賀帥戈捷等。
【洪家關】
從峰戀溪出來,已是下午近2點,下一個景點是洪家關,驅車趕到洪家關時已是下午3點余。洪家關,位于桑植縣城北郊,是賀龍元帥的家鄉(xiāng),一座山清水秀的白族特色山村小鎮(zhèn),美麗的玉泉河穿鎮(zhèn)而過。
行走在美麗鄉(xiāng)村洪家關,我們看到的是一棟棟白族建筑風格、富有農家特色的小樓錯落有致,果蔬采摘體驗園、大棚生態(tài)餐廳、景觀壩掩映在環(huán)抱的小山村中,一座“桑植魂寶鼎”威震四方,干凈整潔的瀝青路連接千家萬戶。特別是大棚蔬菜餐廳,將“紅色旅游”和“生態(tài)旅游”有機融合,已成為張家界乃至大湘西發(fā)展現(xiàn)代農業(yè)的新亮點。餐廳全用白色玻璃做成,十分透明,廳內綠菜蔽日,小橋流水,廳外綠樹環(huán)抱,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真讓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情?!辈娠L一行就是在大棚蔬菜餐廳里吃的午餐,食材都是大棚餐廳現(xiàn)摘現(xiàn)做,菜鮮自然味美,加上之前的跋涉,早已餓得前胸貼后背,饑腸轆轆下品嘗美食,更增美食美味。
吃完午餐,我們參觀了正在建設當中的紅軍體驗園,這是全國第一家以紅軍文化為主題的體驗園,之后我們參觀了賀龍橋、賀龍故居、賀龍紀念館和烈士陵園。
參觀賀龍故居和賀龍紀念館要經過一座石墩、木梁、騎廊組成的橋,叫賀龍橋。賀龍橋原叫永安橋,為賀龍曾祖父所建。在這座橋上,賀龍被推為總指揮,成立桑植部隊,討伐袁軍?,F(xiàn)如今賀龍橋已成為鄉(xiāng)親們避暑納涼、閑話家常的勝地。
賀龍故居始由賀龍祖父賀良仕營建于清道光年間,故居坐東朝西,由正屋、朝門、馬廄牛欄三部分組成,整個建筑簡陋大方,顯出湘西農村貧苦農民居室的特點。賀龍故居主要陳列賀龍同志及家人的生平簡介。故居大門門楹上的“賀龍故居”由時任中央副主席的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字。
賀龍紀念館是一座仿古工藝和民族風格為一體的四合院式建筑,大門上懸掛著墨色大理石匾額,書寫著江澤民親筆題寫的“賀龍紀念館”5個燙金大字。紀念館占地面積9335平方米,建筑面積2080平方米,由八個展廳組成。陳列著兩把菜刀鬧革命、南昌起義、創(chuàng)建革命根據(jù)地、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國家體育事業(yè)奠基者等內容。賀龍紀念館展廳共辟賀龍同志及其任弼時、關向應等我軍領導人的歷史照片387張,文獻文物190件。紀念館于1993年3月籌建,1996年3月在紀念賀龍同志誕辰100周年時建成并對外開放
賀龍故居和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洪家關正按照“賀龍故鄉(xiāng)、紅色熱土、白族小鎮(zhèn)”的總體思路,打造紅色旅游白族風情重鎮(zhèn),全國紅色文化、民俗文化旅游示范鎮(zhèn),已成張家界旅游文化中一道靚麗風景。
【劉家坪】
洪家關到劉家坪,走的是剛建成通車的劉洪公路,路線全長10.652Km,全程僅需10幾分鐘。
到劉家坪的第一站是紅二、六軍團長征出發(fā)地司令部舊址,劉家坪鄉(xiāng)黨委“老龔”女書記攜相關鄉(xiāng)鎮(zhèn)干部親切的接待了我們,并專門安排了一位美女干部給我們做向導。在這位美女干部的帶領下,我們先后參觀了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fā)地紀念碑,正在建設當中的賀龍騎馬銅像紀念廣場、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fā)地紀念館等景點,最后是本次活動的終點站——劉家坪禾佳生態(tài)農業(yè)產業(yè)園。
紅二、六軍團長征出發(fā)地舊址原為當?shù)剜l(xiāng)紳劉九桐等人的宅院,建于清朝末年,坐北朝南,28間房屋,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740平方米。系四連環(huán)走馬轉角吊腳樓群,屬典型的湘西土家族傳統(tǒng)民居建筑風格,舊址房屋形成左、中、右三天井。舊址三面環(huán)山,前門是幾丘糧田,置身其中,不由回想起戰(zhàn)火硝煙不斷的當年,賀龍、任弼時、關向應、夏曦、蕭克、王震等老一輩革命志士曾就在這棟房子里干過革命工作,這棟房子烙印了他們多少革命故事,不禁讓人肅然起敬。
1935年10月上、中旬,紅二、六軍團為了策應、配合中央紅軍進行長征,并做好自身突圍遠征的準備,兩軍團所屬部隊集結在桑植縣劉家坪一帶。11月4日,賀龍、任弼時、關向應、肖克、王震等軍團及省委負責人召開會議,研究部署紅軍戰(zhàn)略轉移的方針及突圍行動計劃。會后經過充分的準備,于11月19日,紅二、六軍團在劉家坪冒雨召開誓師大會,由紅二軍團軍團長賀龍宣布突圍遠征的命令。當晚,兩軍團的上萬名紅軍官兵從劉家坪和干田壩、楓樹塔出發(fā),實行戰(zhàn)略轉移( 后稱長征)。此后“劉家坪”與“長征”一同被載入史冊。
劉家坪白族文化底蘊濃厚,白族七月七趕廟會、祭祖等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每年熱鬧非凡。節(jié)日期間,鄉(xiāng)民們身著節(jié)日盛裝,以游神、仗鼓舞等古老方式祈愿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最后是本次活動行程的終點站——劉家坪禾佳生態(tài)農業(yè)產業(yè)園。園里果蔬飄香,200畝的蓮藕已經成熟,眾攝影家又掏出長槍短炮,開始各種創(chuàng)作,不時拿出精美作品供大伙欣賞,為自己贏得喝彩和艷羨。
(文/圖 高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