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聞“麥醬”是在2016年,因為一道叫做“麥醬炒肉”的慈利特色菜,對其產(chǎn)生了興趣。然而,記者卻一直沒有見過麥醬成為菜品之前的模樣,不久前,記者去了一趟慈利縣洞溪鄉(xiāng)洞溪村,尋找村里的特色美食——麥醬。
山腳下,小溪邊,一戶三層樓的民房前擺滿了簸箕,簸箕里有序地擺放著一坨又一坨淺褐色的物品。民房主人張任娥告訴記者,這些就是她和丈夫徐晶峰手工制作的麥醬成品,放在外面進行最后一道晾曬工序。
今年54歲的張任娥,掌握麥醬制作手藝已經(jīng)近四十年。她說,制作麥醬是家里祖?zhèn)鞯囊婚T手藝。張任娥還未出嫁前,她身懷多項“技藝”的母親叮囑她,女孩子干不了太多粗活,一定要掌握一門或者多門手藝。因此,她遵從囑咐,十幾歲便開始跟隨母親學習制作麥醬、釀酒、熬糖。
最初學習制作麥醬,張任娥只是想要掌握一門技藝,并沒有想過以此為生。直到與徐晶峰結(jié)婚幾年后,她才和徐晶峰商量,希望通過制作麥醬掙點零錢來貼補家用。于是,張任娥就把制作麥醬的手藝教給了徐晶峰。
在慈利縣,麥醬是人人稱贊的美食,也是大家心目中地道的土貨,在不同的鄉(xiāng)鎮(zhèn),麥醬的做法也不盡相同。張任娥告訴記者,她家制作的麥醬選用的材料有小麥、豌豆、茶葉、花椒、紫蘇葉、食用鹽,經(jīng)過洗料——煮料——曬料——發(fā)酵——揉制——晾曬成品多種工序后才制成。所選材料中各自的香味融合到一起后,品嘗起來著實有一種妙不可言的味道。
“發(fā)酵對天氣的要求比較高,如果天氣條件好的情況下,一個星期可以出一批麥醬。”張任娥說,一批麥醬大約有1200個,12個約為1公斤。守在家里,夫妻倆每天的勞動就是制作麥醬,幾乎一直都在重復著那幾道工序。
據(jù)張任娥回憶,她家最早開始制作麥醬去集鎮(zhèn)售賣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那時候,孩子上學加上家庭開銷需要一大筆費用,自己和丈夫除了制作麥醬,也不會其他的手藝活。綜合各種因素之后,他們決定帶著自家的麥醬到周邊鄉(xiāng)鎮(zhèn)售賣,最開始賣0.5元1個,后面賣過0.8元、1元,現(xiàn)在的價格則是2元1個。從麥醬的價格走勢似乎看出了當?shù)鼐用竦纳钭兓?/span>
現(xiàn)在,張任娥已經(jīng)注冊了自己的“幺嬸娘麥醬”品牌,除了電話接受訂單外,她還學會了通過微信聯(lián)系客戶接受訂單,大山深處的麥醬通過快遞郵寄到了江蘇、浙江、廣東、四川等地,僅10月份就銷出了上百公斤的麥醬??诒?,銷量高,客戶穩(wěn)定,張任娥兩口子商量著,明年請幾個鄰居幫忙擴大生產(chǎn),打響“幺嬸娘麥醬”品牌的知名度。
(記者 李成義 通訊員 黃岳云 朱亞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