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泡蒸過的“麻殼”與“麻絲”需要在水里浸泡,然后清洗除掉雜質(zhì)。
蒸煮 頂著烈日爬上木圍子,將“麻殼”與“麻絲”攪拌搗緊,接下來將開始加熱蒸制兩次,一次兩個小時左右。
灼熱的陽光下,聳立著一個架在鐵鍋上的木圍子,33歲的何康明爬上木樓梯,下到還冒著熱氣的木圍子里,查看里面蒸煮的竹絲……2000多年前,湖南人蔡倫造出了世界第一張紙,現(xiàn)在,在瀏陽市張坊鎮(zhèn),還有一群手藝人仍沿襲著最古老的工藝,讓一張張質(zhì)軟柔黃的竹紙源源不斷地生產(chǎn)出來。
暗黃色的土磚房內(nèi),散發(fā)著竹紙漿的腐爛味道,28歲的黃根文正在“搖水”,“竹簾每次要以45度斜入池中,入池要快,出池則要輕挑。”記者試搖了幾次,可撈上來的紙漿不是厚了就是薄了,沒有一張合格的。黃根文說他每天從早上5時30分一直搖到下午2時30分,可制出千張紙坯。下午3時,他把紙坯壓水后送到烘焙房。烘焙房里,曾祥金貼紙如飛,在分紙的案臺上,幾疊成品紙放在一邊,摸上去又薄又光滑,散發(fā)著竹子的清香。
張坊竹紙生產(chǎn)歷史可追溯到宋元前。曾經(jīng)做過貢紙,暢銷日本。造紙一般是一戶一個作坊,男做女焙,每天能做約1000張竹紙。“以前這紙是做文化用紙的,由于透水性強,已經(jīng)被機器造的吸水能力強的紙取代了?,F(xiàn)在竹紙只能做鞭炮。”前幾年,瀏陽鞭炮用紙量大,造紙人家還過得去,最近兩年,電子鞭炮流行,用紙逐漸減少,竹紙開始滯售。“銷售不好,現(xiàn)在沒有年輕人愿意學(xué)這個了。”
“今年做了,明年不知道還能不能做。”說到未來,黃根文有些落寞:希望你們的報道能夠幫我們找到新的銷路,要不然,不出幾年,這里就沒有人做竹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