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市上,王美絨高興地數(shù)著賣雞賺來的475元。
編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xiàn)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收官之年。紅網(wǎng)推出年度大型融媒體策劃——“咱這一家子”,聚焦常德市石門縣壺瓶山下,一個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與幸福點滴。記錄他們一家子的2020年,探尋他們脫貧奔向小康的“幸福密碼”。
紅網(wǎng)時刻記者 肖依諾 黎鑫 徐士潔 張興莎 石門報道
每月逢4逢9,是常德市石門縣壺瓶山鎮(zhèn)趕場(集)的日子。
11月19日,晨光熹微,王美絨早早地起床開始收拾。吃過早飯,她來到雞舍,抓雞、裝袋,準備到集上賣給小販換些零用錢。
王美絨來到雞舍抓雞,準備去集市上換些零用錢。
自小在農村長大的王美絨,對趕集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懷,“場上什么都有,吃的用的穿的應有盡有,讓人感覺跟過年一樣熱鬧?!贝蛐【拖矚g趕集的她,也曾因為家境和身體的原因,17年沒有趕過集。
但是,自2019年以來,王美絨的幸福又回來了!家里脫貧摘帽以后,她將趕集從奢望變成了日常,“只要有場,我都要去逛下子?!?/span>
上午9:00,換了身干凈衣服,背上之前去縣城里買的小皮包,王美絨和女兒覃佐英、外孫白業(yè)旭開車來到7公里外的鎮(zhèn)上。琳瑯滿目的農副產品、五顏六色的服飾鞋襪、各式各樣的家用五金、鮮香的米粉、流油的烤雞……集市廣場人頭攢動。
王美絨提著家里的土雞,直奔家禽販賣區(qū)。
“19斤3兩!”雞販子麻利地過稱和計算之后,將475元遞到了王美絨手中。
二人寒暄一陣,便揮手作別。
王美絨和女兒覃佐英、外孫白業(yè)旭一同趕集。
穿行在集市的人群之中,王美絨將目光首先鎖定在了賣衣服的攤位。天氣轉涼了,她想為自己買件厚外套。
“從生完女兒一直到2014年,這17年,我沒買過一件衣服?!蓖趺澜q說,由于家庭困難,加上自己身體不好,她和丈夫從來舍不得買一件新衣服和新鞋子。他們所穿的衣服,都是親戚給的舊衣服。
直到現(xiàn)在,他們家里還有兩蛇皮袋親戚送來的舊衣。
盡管如此,那段困難時間,王美絨還是會偶爾給女兒添置一兩件新衣服,“我們做父母的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span>
集市中,女兒覃佐英領著王美絨在各個攤位前看款式、詢價格。王美絨看中了一件綠色的棉衣,但售賣價格要480元。她心底很是喜歡,試了又試,但最終沒有舍得買下來。
雖然現(xiàn)在的日子越過越好了,王美絨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依然沒有改變。挑選、試穿、講價……隨后,她又看中兩件棉衣,價格親民?!翱钍胶?,質量也好?!彼斓刭I了下來,招呼身旁的外孫,“走,給你買雞腿去!”
時近正午,熱鬧的集市,熙攘的村民,還有熟悉的吆喝聲,王美絨和女兒、外孫置身其中,走走停停,閑談購物。幸福,仿佛從未在他們一家子中缺席過。
回家后,王美絨將集市上買的兩件棉衣仔細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