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個。在奔騰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不需要你認識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進,融進祖國的江河……”2月21日,載著15名支援武漢醫(yī)務人員的中巴車從市委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緩緩開動,《祖國不會忘記》的歌聲還在空中縈繞?,F(xiàn)場送別的“親友團”,有人不停地揮手,有人相擁而泣。
醫(yī)師組組長、張家界市中醫(yī)醫(yī)院ICU主任、主任醫(yī)師鄧勇軍: “治病救人是當醫(yī)生的本分!”
參與援助的幾家醫(yī)院在20日之前都進行了相關操作培訓和考核。鄧勇軍雖然有豐富的ICU臨床經驗,但他也敢不馬虎,反復和大家一起進行穿脫隔離服、使用呼吸機等訓練。
鄧勇軍接受授旗
護理組長、市人民醫(yī)院副主任護師劉玉珍: “請求您,讓我去吧!”
第一次落選的“教訓”,讓劉玉珍大膽地列出了自己的幾大優(yōu)勢:“我沒有任何負擔,孩子讀大二,他爸是老師,不用我操心;雙方父母不在我這里住,他們身體都很好;我自己天天鍛煉,身體也很好。我在外神經外科監(jiān)護室工作了幾年,有經驗。何況,我還是黨員?!?br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list-style-type: none;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utline: none !important;"/>
她的愛人告訴記者,妻子做事認真,敬業(yè),不善表達。得知她這次去武漢,家里人都替她感到驕傲,在吉首大學學習臨床醫(yī)學的女兒驕傲地說:“換成我,我也去!”
市人民醫(yī)院主管護師黃曉慶: “我是黨員,肯定要先上!”
她的愛人庹萬里是永定區(qū)應急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同樣是一名黨員。疫情發(fā)生后,他第一時間參與“戰(zhàn)斗”,黃曉慶也做好了隨時上一線的準備。他們早早地把兩個孩子送去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家。
黃曉慶與家人淚別
市人民醫(y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yī)師沈道謙: “我去,沒有人比我更合適!”
她的爸爸叫沈道謙,湖北咸寧人,張家界女婿。疫情發(fā)生后,原本在廣東進修的他主動要求留在張家界,向科里請纓回來救治病患。由于張家界患者不多,人員充足,他被科里安排做新冠肺炎課題申報工作。近來,手頭工作已經完成,看著許多同時進修的醫(yī)生都奔赴武漢,他在家里干著急。
出發(fā)前一晚,他一直在忙著整理相關學習資料,所有行囊都是愛人代為準備。沈道謙說:“我是對口專業(yè),是湖北人,是黨員,支援武漢,沒有人比我更合適!”
慈利縣人民醫(yī)院護師向海山: “待戰(zhàn)勝‘疫魔’,帶你去麗江”
向海山是男護師,也是新手奶爸?!搬t(yī)院發(fā)通知說醫(yī)療預備隊報名,我就毫不猶豫報了!剛進行了穿脫防護服等培訓,緊接著就確定21號出發(fā)!”向海山雖然也牽掛4個月的孩子,但他沒有退縮,“在祖國需要的時候,全家人也都支持我,為祖國為社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對于前線的情況預期,他表示“有準備,有信心,不擔心?!?br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list-style-type: none;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outline: none !important;"/>
出發(fā)前,他的微信頭像換成了一家三口的合影。照片中,妻子美麗大方,孩子呆萌可愛。這樣的儀式感,是他為自己加油和鼓勁。
“家人永遠是最溫暖的港灣?!彼柡钋榈馗嬖V記者,還透露了自己向妻子的承諾:“一定早日戰(zhàn)勝疫魔,平安回來,帶你去麗江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