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年初,同事豐富、龔煒琛由單位派出分別擔(dān)任慈利縣燕子橋、二坊坪村第一書記,扛起和村干部、全體村民共同實現(xiàn)鄉(xiāng)村振興的重任。每次見面或電話聯(lián)系,他們都邀請我到村里走走看看。有感于他們的真誠和盛情,加上局鄉(xiāng)村振興辦劉樹協(xié)再三鼓動,草木蔥蘢、水稻拔節(jié)的時候,我邀上幾位作家去兩個村“看看”。這一看,還看出了一些名堂。
風(fēng)吹稻浪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燕子橋村和二坊坪村的水田均在兩千畝以上,村民把它看做飯碗田、命根子。走進村莊,無論一望二三里的壩田,還是順山層層疊疊的梯田,丘丘水田都插上了水稻,苗株粗壯,嫩綠油亮,長勢喜人,滿目稻影動,四處無閑田。有風(fēng)從天而降,稻子隨風(fēng)起伏,一波接著一波,一浪追著一浪。壩田里的水稻被風(fēng)牽著到處亂竄到處亂跑,梯田里的水稻,在風(fēng)的撫摸下忽高忽矮忽隱忽現(xiàn),這是生命力的宣泄,感恩大地的舞蹈。
面對滾滾稻浪,我想起父輩曾經(jīng)的坎坷辛勞,想起自己年輕時插秧揮灑的汗水,想起敦煌壁畫“一種七收”的場景,想起作家聶茂的《九重水稻》等作品。當(dāng)年讀聶茂的作品,感同身受,刻骨銘心,至今難忘。他說水稻“播種、育苗、插秧、拔節(jié)、抽穗、壯籽、開鐮、揚秕、入倉,這就是水稻的全過程,是血汗寫就的勞動史,是農(nóng)民辛酸的縮影,爺爺和父親的縮影”。一株水稻的一生就是一個農(nóng)民的一生。農(nóng)民靠天吃飯,把水稻當(dāng)作孩子精心呵護,那份感情真是愛恨交加,悲欣交集。聶茂在《保衛(wèi)水稻》中把這種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澳峭恚易隽藗€奇怪的夢,夢見自己變成一桶清亮的水,母親把我挑到田邊,一瓢瓢淋在禾蔸上,最后一瓢她舀到了我的眼珠,淋下后才發(fā)現(xiàn)是我,她緊緊地摟住那一蔸水稻,哭喊:這是我的兒啊……”此時此刻,我欲說已無言。
夕陽燒紅了天空,映照得水田成絳紅色,明晃晃的耀眼。我們披一身煙霞在稻田小徑上漫步,如在城市公園里閑逛。稻子在晚風(fēng)中搖曳,歡暢地跳起廣場舞。燕子有的在稻田上空穿梭忙碌,有的在電線上停留小憩。三五成群的白鷺在稻田里覓食追逐,起起落落,和稻共舞,好有詩意。一只白鷺把長嘴探進禾蔸,發(fā)出“嗒嗒嗒”一陣水響聲,叼起一條泥鰍昂首一吞而下。燕子橋村書記王金華說:“村里推行有機種植,稻田里有數(shù)不盡的魚蝦泥鰍,田螺黃鱔,是鳥兒最好的食物,白鷺成了這里的???。”稻田不僅生產(chǎn)糧食,還是一個重要的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那里有清新的空氣,可口的食物,田園的牧歌,美麗的風(fēng)景。
王金華和二坊坪村書記朱大初今年還有了一個新職務(wù):村級總田長。他們對這個新職務(wù)很在意,也很盡職。兩個村都是全市推行田長制的試點村,他們把全村耕地劃分成若干片區(qū),形成網(wǎng)格體系,明確村組田長,對耕地實行最嚴格的保護,確保農(nóng)田就是農(nóng)田,而且是良田。他們告訴我,田長的職責(zé)主要是監(jiān)管,讓村里的良田好地不減少不亂占不撂荒,守牢子孫的飯碗。監(jiān)管采取無人機巡田、“云”上巡田與實地巡查結(jié)合,會監(jiān)管變成“慧”監(jiān)管。
第二天早晨,我們在燕子橋村部院子里看見兩個村民在無人機前忙碌。他們是在調(diào)試無人機、調(diào)配綠色有機農(nóng)藥,趁天氣晴好給稻田噴藥。他們只要手持遙控器,幾十上百畝稻田半天就搞定?,F(xiàn)在,很多地方犁田有耕整機,插秧有插秧機,噴藥有無人機,收割有收割機。藏糧于技,種田插上了科學(xué)的翅膀,再也不是“血汗寫就的勞動史”和“辛酸的縮影”。
水稻的花香是寂靜的,新米的清香是誘人的。再過一段時間,稻子成熟,新米上市。二坊坪因有熬糖坊、釀酒坊而得名。那糖是糯軟的米糖,那酒是澄澈的米酒。米香糖香酒香浮動在村莊,這才是人間煙火氣。臨別時,朱大初跨在自己的摩托車上大聲對我們說,稻子開割時,我們要舉辦隆重的豐收節(jié),到時你們要再來喲!
香滿果園
去年春節(jié)前,黨支部參加一個活動,集體獲了獎。支部書記一高興,從燕子橋買了一些柑橘,分給每個黨員兩簍作為犒賞。我拿回家擺放在陽臺上,沒引起家人的注意。恰巧侄孫感冒住院,我和妻子去看望。妻子順手把柑橘撿了一袋提到醫(yī)院。第二天,侄媳打電話問,柑橘哪里買的,特好吃。我才從簍子里拿出一個剝著吃。這果似柑似橙,大約四兩半斤的樣子,表面光滑,果皮較薄,容易剝開,果肉無核,有淡淡的玫瑰香氣。我好奇,便打聽,才知道這是甜橙和蜜柑雜交的新品種,果真有個好聽的名字:玫瑰香柑。
我們從七姑山下來,坐在車上,看見路邊一片樹勢強盛的柑橘林順山勢鋪展,圓弧的樹冠,墨綠的樹葉,濃深似海,蔚為壯觀。青青的果實綴滿枝頭,招人喜愛。豐富說,這就是村里大力發(fā)展的玫瑰香柑,有1500畝。我望著車窗外的香柑林,默念著“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趁燕子橋村二十五組開“屋場會”等人的當(dāng)口,我和一位大嫂聊天,她說玫瑰香柑去年開始小產(chǎn),也有30多萬斤,村里水果合作社一下子就銷完了。今年肯定產(chǎn)量更多。說著說著,眉眼都笑彎了。
在一家農(nóng)戶晚餐時,一位村民興致勃勃地給我們介紹他種植的茶花蜜梨。這又是一個剛聽說的新品種。他指著隔著幾丘田塊的一片梨樹林,說那就是他栽種的茶花蜜梨,今年剛剛試果。為啥叫茶花蜜梨?除了果子香甜脆嫩、風(fēng)味獨特外,梨花也比其他梨花大,一朵朵像茶花,笑靨勾人。今年春天,好多姑娘小伙來這里拍抖音、視頻,推銷家鄉(xiāng)美景美食。他為我們描述:茶花蜜梨屬于高糖分梨,盛果期時,準備加工成蜜梨糖。自己作了試驗,已經(jīng)成功。他見我們聽得入迷,自己倒笑了,說村里人笑他是癲子,凈是餿主意。飯后我們到梨園里參觀,梨樹枝繁葉茂,生機盎然,枝葉間稀稀拉拉掛著拳頭大的果子。梨園里,我們又聊起村人笑他癲子的話題。劉樹協(xié)有哲學(xué)家的睿智,說搞產(chǎn)業(yè)就是要敢于奇思妙想,癡迷瘋癲。農(nóng)村就需要這樣的奇人能人。我們都贊同他的說法,天作美,人努力,茶花蜜梨定會香溢遠清。
黃石水庫的一面山坡上,有二坊坪村的三紅蜜柚園。柚園依山傍水,風(fēng)和日麗,柚樹蔥蘢茂盛,碩果累累。覆有蠟質(zhì)的樹葉閃閃發(fā)亮,一個個籃球大小的柚果仔細套上了褐色紙袋。我走近一棵柚樹,悄悄數(shù)了一下樹上的果子,有十六顆,估摸每顆都在一公斤以上。今年是個豐產(chǎn)年。
三紅蜜柚果皮淡紅,海綿層粉紅,果肉玫瑰紅,故稱三紅。蜜柚果大皮薄,瓤肉無籽,色澤鮮艷,汁多柔軟,清甜微酸,不僅營養(yǎng)價值高,還有健胃、潤肺、補血、清腸、利便等功效,是老少咸宜的時鮮水果,市場前景廣闊。三紅蜜柚盛果期長達二十多年,這片蜜柚園才剛剛進入盛果期,是老百姓眼里名副其實的“綠色銀行”。
不負青山
二坊坪村清粼粼的柳春河靜靜地流入黃石水庫。龔煒琛讓我們跟著河水的腳步去走黃石水庫。
查百度地圖,黃石水庫像一只手掌,上游入庫的五條溪河就是五根手指。一提起“黃石”兩字,自然想起黃石寨和張家界,想起歷史上兩個著名人物黃石公和張良。相傳西漢張良,幫助漢高祖奪得天下后,辭官不做,隱居江湖。張良云游到武陵源青巖山一帶,遭官兵圍困。幸得師父黃石公幫助脫險。張良死后葬在青巖山。后人把青巖山改叫張家界,把師父救他的地方叫作黃石寨?,F(xiàn)在,這里成了聞名遐邇的景區(qū)景點。黃石水庫離黃石寨、張家界不遠,或多或少都有瓜葛,都有故事。
黃石水庫,我更愿意把它看作人工湖。它有湖南省“千島湖”之名。湖內(nèi)小島眾多,千姿百態(tài),如青螺似青髻,像奔馬若猛虎。到這里,才體會到想象力的貧乏和詞語的蒼白。湖汊彎曲不規(guī)則,變化多端不單調(diào)。這天,艷陽高照,微風(fēng)拂面,湖水像一匹巨大的柔軟光滑的綠綢,有節(jié)律的漾動。水邊的樹直立而起,倒映水中,湖中色彩濃淡相間,富有層次。低頭看水,可見湖底碎石砂粒,一群群當(dāng)?shù)亟新N白的魚嬉鬧游戲。岸邊偶見垂釣者,蹲在那里,“靜靜的,一動不動的,像一只鴨子,或一張漂浮的落葉,沉思著他的各種各樣的哲學(xué)(梭羅語)?!?/p>
機帆船平穩(wěn)的走在湖上,湖面無遮無攔,湖水一眼望不到頭,青山迎來又送往,湖島閃現(xiàn)又隱退。藍天當(dāng)畫布,青山作屏風(fēng),湖水是底色,好一幅天然大寫意。藍格格的天,白絮絮的云,青郁郁的山,舞翩翩的鳥,黃澄澄的岸,清亮亮的水,笑盈盈的人,把我們的心都掏空了,帶走了?!耙磺芯罢Z皆情語”,我們屏氣斂息,一路無言?!耙粋€湖是風(fēng)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著它的人可以測出他自己天性的深淺?!彼罅_道出了玄機。
水庫以黃石命名,符合梭羅提倡的“如果最美的風(fēng)景應(yīng)以人名稱呼,那就用最高貴、最有價值的人的名字”的哲學(xué)。當(dāng)年黃石公贈張良“天書”,讓張良成王者師,建不朽功業(yè)。這水庫也是黃石公留給后人的“天書”,即天然之書,自然之書。黃石公有言:“地薄者大物不產(chǎn),水淺者大魚不游,樹禿者大禽不棲,林疏者大獸不居?!彼翘嵝押髞碚咭鹬刈匀唬槕?yīng)自然,呵護自然,人與自然共生共榮。曾經(jīng),庫區(qū)網(wǎng)箱密布,攔網(wǎng)縱橫,湖水渾濁,航行不暢。二坊坪村和庫區(qū)周圍的群眾是有大智慧的,他們悟透了黃石公留下的話,更懂得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日子再也不能這樣過。從2015年開始,他們以壯士斷腕的決心,開展退網(wǎng)上岸行動,走出一條人放野養(yǎng),改善水質(zhì),保護生態(tài)的新路子。這也是不朽功業(yè)。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作者簡介:石紹河,苗族,中國作協(xié)會員,張家界市作協(xié)主席,已出版散文集《清泉石上流》《大地語文》。
《張家界日報》副刊投稿郵箱:2722737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