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一篇題為《杭州圖書館向流浪漢開放,拾荒者借閱前自覺洗手》的新聞,曾經(jīng)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
內(nèi)容大致是說,杭州圖書館十年來始終堅持,向流浪者和拾荒者開放,允許其入館讀書,不過對他們的唯一要求是“要洗手”。
網(wǎng)友為此紛紛點贊,稱杭圖為“史上最溫暖圖書館”。
其中,一位拾荒老人進入了大眾的視野。他認真讀報的樣子,讓許多網(wǎng)友動容,許多人都為他追求知識的精神點贊,老人家不自覺成為杭州城的網(wǎng)紅。
可是,這位認真讀報、渴求知識的老人,我們再也見不到了——老人在過馬路的時候,被一輛出租車撞倒,最終搶救無效去世。
老人離世后,他的故事才一一被揭開,他的遺產(chǎn)震驚了世人。
老人真名叫韋思浩,是上世紀60年代老杭大中文系的畢業(yè)生,他在退休前是中學的一級教師。
老人每月5000多元退休金,本應有一個幸福的晚年,卻生活拮據(jù),還要撿垃圾過日子。原來,老人省吃儉用,把所有錢都捐助給了貧困學生。
老人的遺物當中,沒有什么值錢的東西,但每一樣都是無價之寶:泛黃的捐資助學憑證,希望工程的救助報名卡,讀之潸然淚下的受助孩子的來信。
每封信中,都有受助孩子最近一次考試的成績。韋思浩老人一直關注孩子們的學習??墒牵@些受助的孩子或許至今都不知道韋老師的真實身份,因為老人一直匿名的對他們進行幫助。
老人在捐助上從不吝嗇,對自己卻極為苛刻。他住的房子是多年前教育系統(tǒng)統(tǒng)一分配的,房子里至今還是交付時的毛坯,沒有任何裝修,連照明燈也是工地上的那種小燈管。房子內(nèi)除了一張木板床外,沒有任何家具,每個看過的人,都替老人心酸落淚。
老人一生對自己很苛刻,生活清貧,卻把豐滿的愛,分給了那些困苦的孩子。
韋思浩老人的善舉還不止于此,他在十幾年前就決定要在身后捐獻自己的遺體和所有可用器官,還簽了遺體捐贈志愿表。
一根竹竿,一雙被泥染黑的白色運動鞋,兩個口袋挑于肩后,透過塑料袋,塑料瓶和罐子隱約可見,這就是韋老師生前給大家的印象。
他看起來落魄,游走在生活邊緣,可是他的靈魂深處繁華而又純凈,他比任何人都懂得愛的真諦。
感謝有這樣一位老人,溫暖了人間...
韋思浩
一位退休教師
一位拾荒老人
用自己的言行
感染我們冰封已久的沉寂的心
瘦削的身板上
一件舊得掉色的暗橙色夾克
胸前掛著一個土灰色的包
在圖書館伏案讀書
那雙看書前一定要認真搓洗的雙手
令無數(shù)讀者為之動容
12月13日
那場猝不及防的車禍
無情地帶走了這位拾荒老人的生命
卻讓我們無盡的緬懷
然而實際上
老人有房、有退休金、有3個關心他生活的女兒
但多年來卻一直過著拾荒生活
父女之間埋怨、不解、心疼,復雜的情緒
終于在女兒們整理遺物時解開
一沓沓小心收藏好的助學證明和書信
《浙江省社會團體收費專用票據(jù)》
《希望工程結對救助卡》
《扶貧公益助學金證書》
幾十張從幾百元到幾千元的捐助證明
靜靜地展示著老人這些年的生活
讓人感觸最深的
是那張簽了名的遺體捐贈志愿表
何其偉大的精神!
何其偉岸的情操!
而受助者
或許至今都不知道捐助人真實的姓名
助學證明上的落款
僅僅都是“魏丁兆”這個化名
至此
社會終于知道
老人并非生活窘迫的拾荒者
而是行的高標
做的楷模!
然而你是否知道
老人畢業(yè)于原杭州大學
即現(xiàn)在的浙江大學
曾參與過《漢語大詞典》的編寫
如此的一位智者
在為社會無私奉獻的同時
無限地褪去了自己原有的光彩
隱匿于默默的拾荒生涯中
韋,偉大
思,思想
浩,浩然
浮躁的今天,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橫行其道。
而真正的悲憫,仍如流水般涓涓流淌于至善者心中。
他是浙大的驕傲!也是杭州的驕傲!更是浙江的驕傲!是全體老人的驕傲!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上世紀五十年代,他于求是園中,靜默修行。
今日的我們,愿在他的感化下,一掃精神上的荒蕪,聚集我們微小的力量,溫暖這個世界。
愿那時,萬物美好
天堂,應該是有他所在的圖書館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