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a级毛,2019精品手机国产品在线,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97在线精品视频免

  • <strike id="mjync"><label id="mjync"></label></strike>
    <b id="mjync"><legend id="mjync"></legend></b>
    1. <cite id="mjync"><listing id="mjync"></listing></cite>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崔大慶:中彈后仍緊緊抓住歹徒的手

      2019-11-14 10:46:01  來源:新華網(wǎng)  作者:魯暢 趙旭  閱讀: 張家界日報社微信

        新華社北京11月14日電 題:崔大慶:中彈后仍緊緊抓住歹徒的手

        新華社記者魯暢、趙旭

        位于北京市西四環(huán)的豐臺花園內(nèi),一座鐫刻著“崔大慶烈士永垂不朽”的銅像矗立在蒼松翠柏間,莊嚴肅穆。今年是崔大慶犧牲24周年,每逢他的忌日,這里都會舉行紀念活動。

        崔大慶,1959年生于河北省豐潤縣,1980年11月進入北京市公安學校學習,1981年8月畢業(yè)后被分配到北京市公安局豐臺分局,犧牲前任豐臺鎮(zhèn)派出所副所長,一級警司警銜,1985年至1994年榮獲豐臺分局嘉獎5次。

        驚心動魄的一幕發(fā)生在1995年3月11日凌晨,崔大慶和六里橋派出所民警甘雷等人調(diào)查處理一起斗毆傷害致死案件時,與被公安機關通緝的重大殺人在逃人員于根柱不期而遇。

        在那場激戰(zhàn)中身負重傷的甘雷回憶說:“當時我和崔大慶已經(jīng)從知情人家中出來,其他民警帶著于根柱跟在后面。走到樓下門口時,突然聽到樓上的民警大喊‘他跑了,有槍!’我和崔大慶聞聲立刻返身往回跑,在二樓平臺與于根柱遭遇。”

        在搏斗過程中,于根柱開槍先后打中甘雷的左臂和崔大慶的頭部?!拔抑挥X得崔大慶順著我的身子往下滑,臨倒下去時,他還緊緊攥著犯罪分子的左手不放。我撲過去抱住于根柱,從過道處滾到樓梯的轉彎處,將他壓在自己身下。在沖過來的民警和樓外沖進來的防暴隊員的配合下,于根柱被制服?!备世谆貞浾f。

        崔大慶因重度顱腦損傷,經(jīng)醫(yī)院搶救無效英勇犧牲。崔大慶犧牲后,被公安部追授為全國公安系統(tǒng)一級英模,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批準為革命烈士,并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北京市公安局、豐臺分局領導定期慰問其家屬,并開展多種形式的紀念活動。

        “每次到豐臺花園執(zhí)勤時,總會下意識走到大慶的銅像前,抬起頭靜靜看他一會兒?!痹c崔大慶并肩作戰(zhàn)十余年的豐臺區(qū)豐臺鎮(zhèn)永善社區(qū)民警李春?;貞浾f,“大慶非常平易近人,對同事、群眾非常熱心。我們經(jīng)常一起騎自行車下社區(qū)了解社情民意,給老百姓講解安全知識,他深受群眾喜愛。有時同事家里有急事,大慶都會主動幫忙。”

        李春海說,當時派出所就一輛車,而會開車且有駕駛本的只有兩個人,崔大慶是其中之一,他主動承擔司機的任務?!岸斐鼍密囂貏e麻煩,那時沒有防凍液,不出車時要把車里的水放出來以免凍壞水箱,用車時還得先燒好熱水灌進水箱。那幾年,無論晝夜,大慶都會盯車出現(xiàn)場?!?/p>

        崔大慶生前的另一位戰(zhàn)友李志友回憶說,崔大慶曾一次次與犯罪分子交手較量,從未膽怯、從未退縮。“他帶班時,只要轄區(qū)里出現(xiàn)案情,就一定能看到他的身影。遇到危急情況,他總是第一個沖上去,他經(jīng)常說‘我是所長,我先上!’”

        每年3月11日,豐臺分局會組織包括新入職民警在內(nèi)的青年干警參加崔大慶烈士紀念活動,緬懷烈士,繼承英雄精神。也有很多群眾自發(fā)到崔大慶銅像前獻花,還有很多老人在銅像前給孫子、孫女講述崔大慶的英雄故事……

        崔大慶犧牲時年僅36歲,他的獨子崔申迪只有5歲。十多年后,崔申迪繼承父業(yè),從天津公安警官職業(yè)學院畢業(yè)后進入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府右街派出所工作,成為一名為黨中央站崗、為人民群眾守夜的“紅墻衛(wèi)士”。

        崔申迪已成長為派出所的青年骨干。談及自己的工作,他驕傲地說,非常熱愛警察這份職業(yè),雖然有時執(zhí)勤會遭遇冷眼、不理解,但從不后悔自己的選擇。每次遇到問題,都會想想如果是父親,會怎樣處理?!拔視r刻提醒自己,父親是個英雄,自己一定不能給父親丟臉!穿上警服,我就要像父親一樣,愛憎分明、忠于職守、無私無畏?!贝奚甑险f。


        返回欄目[責任編輯:張家界新聞網(wǎng)]

      舉報此信息
      進入張家界新聞網(wǎng)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