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 (記者 羅沙) 最高人民法院3月1日發(fā)布9起未成年人權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其中既有強奸未成年人等刑事案件,也有涉及未成年人撫養(yǎng)權、健康權、社會保障給付等民事、行政案件,代表性強、覆蓋面廣。
在被告人張某某強奸案中,張某某利用教師身份奸淫未成年女學生,奸淫人數多,時間跨度長,罪行極其嚴重,情節(jié)特別惡劣,社會危害性極大,應依法嚴懲。法院依法以強奸罪判處張某某死刑。2022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核準死刑,現已執(zhí)行。
在未成年被告人賈某某詐騙案中,賈某某因參加電競比賽需要資金,采用化名,虛報年齡,謊稱經營新媒體公司,以網上刷單返利等為幌子,騙得人民幣共計30余萬元。賈某某到案后能如實供述犯罪事實,自愿認罪認罰,其父親已代為退賠被害人經濟損失,取得被害人諒解。法院對其依法從輕處罰,以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
該案審理過程中,人民法院采用了圓桌審判、社會調查、法庭教育等多項未成年人審判特色工作機制,充分發(fā)揮法律的警醒、教育和親情的感化作用。案件審結后,法官持續(xù)跟蹤幫教,賈某某深刻認識到自身的錯誤,積極反省,在法官的積極協(xié)調下,目前賈某某已回到高中學習,正在備戰(zhàn)高考。
最高法少年法庭工作辦公室負責人說,這批案例還包括全國首份《家庭教育令》典型案例,還有餐廳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以及賓館對未成年人未嚴格落實入住程序依法承擔責任的案例。不僅對其他人民法院審理類似案件具有參考意義,更敦促有關經營者嚴格履行法定義務。
該負責人表示,目前全國少年法庭建設取得很大成效,下一步將落實少年審判專業(yè)化、制度化、規(guī)范化的發(fā)展目標,鼓勵具備條件的法院成立專門審判庭負責審理少年案件,保障少年案件由專門法官辦理、少年法官專審少年案件,通過專業(yè)審判,更加有效地貫徹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法律原則,更加有力地守護未成年人健康、安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