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仁斌在演唱自創(chuàng)歌曲《長沙喊歌》。 受訪者 供圖
“鉗傘不咧!”“修皮鞋套鞋啦”78歲的湘劇演員伍仁斌,40多年來收集了94種原汁原味的老長沙吆喝聲,渴望用這樣的方式留下時代的記憶。這些吆喝聲不僅被老人編成一首歌曲,還被收入長沙市非遺文化項目。
4月11日,接受三湘都市報記者采訪時,已近仗朝之年的伍仁斌表示,最大的心愿是有人“接班”,將這份獨特的記憶與文化傳遞下去。
■文/視頻 三湘都市報全媒體記者 田甜
收藏吆喝聲,留住時代的專屬回憶
“吆喝、吆喝、走大街進小巷、吆喝聲真好”“小缽子甜酒啊,甜酒糯米粉子”“賣杯子糕、涼發(fā)糕”“收舊電冰箱、電視、電腦、麻將機”……
11日上午,記者來到伍仁斌家中,隔著大門就聽到老人的吆喝聲。天氣晴好,伍仁斌正準備外出散步。一身長衫,一把折扇,鮮紅的圍巾將他襯托得愈發(fā)精神。
12歲開始學習湘劇的伍仁斌,從小對聲音就有著獨特的興趣。不管是動人的音樂還是各地方言,都愿意花時間了解學習,而他與吆喝聲結緣還要從第一次登臺演出說起。
“那時我演《紅燈記》里的修鞋匠,這個角色有一段大聲吆喝的表演,為了演好角色,我滿大街尋找觀察,別人是怎么通過吆喝招攬生意的?!蔽槿时笮χf,沒想到這一吆喝就從劇中喊到了劇外,感受到吆喝聲魅力的他從此愛上了這種獨特的語言文化。
尋找不同吆喝聲成為了伍仁斌的生活樂趣,尋遍大街小巷,向民間藝人請教學習。上個世紀50年代的街頭巷尾熟悉的“收破銅爛鐵”的吆喝聲;60年代開始的“收舊書報紙啦”的吆喝;70年代“收啤酒瓶子”的吆喝聲……時光流轉之中,他收集了94種極具時代特色的吆喝聲。
2021年,這些吆喝聲被收入了長沙市非遺文化項目,這讓他備受鼓舞。
尋找接班人,希望吆喝聲能唱響互聯網
“有時吆喝聲一響起,我就感覺自己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時代,聲音是有魔力的。”為了更好地傳播和保存,伍仁斌將收集來的吆喝聲編成書,還自創(chuàng)了歌曲《長沙喊歌》,將吆喝聲濃縮于歌曲之中。
“這首歌還被邀請去電視臺表演過,我還是很開心的。”說到興起之處,伍仁斌又哼唱起來,手指隨著音樂的節(jié)拍敲擊著桌面,眼睛瞇起陶醉其中。
伍仁斌感到遺憾的是,飛速發(fā)展的時代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讓很多事物慢慢消失,他鐘愛的吆喝聲也是其中之一。
“大家現在都是網購,點點手機什么都能買到,你看現在哪里還能聽到響徹街巷的吆喝聲?”不忍吆喝聲被埋沒的伍仁斌,多年來一直奔走于長沙各大學校和藝術團,希望可以通過宣講的方式,讓更多年輕人感受其中的魅力。
但一個人的力量終歸有限,傳播與宣傳效果遠遠達不到預期?!耙郧拔疫€跑得動,可以到處去唱去宣傳。近兩年身體沒那么好了……”言語中,伍仁斌有些落寞與無奈。
雖然身體不如前,但伍仁斌在宣傳吆喝聲這件事上從未停止過思考,他想到了時下流行的短視頻和小短劇,希望有人將他收集的吆喝聲拆條做成一個個視頻或短劇,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傳播。更期待有同他一樣喜愛吆喝聲的人出現,“只要有人愿意,我會傾囊相授?!?/p>